『大沱轉韻』

作品|大沱轉韻

作者|吳德亮

尺寸|44.5×44.5cm

媒材|雲南鶴慶手工茶票紙/水彩

定價|20萬

賞析

大學時期看到造型拙樸可愛,就毫不猶豫在新北市鶯歌店家購得的一把陶燒大水壺,卻始終束之高閣、從未使用。十多年後瘋狂愛上茶,開始不斷寫茶、寫茶器、講茶、畫茶後,才知道壺還依大小分為大龍、中龍、大三龍、小三龍、小龍等,統稱為「龍罐」,緣於早年壺腹左右兩邊各飾有龍形貼花圖案而名,腹徑從 1 台尺至 10 公分都有。儘管後來圖案多已省略,卻仍繼續沿用龍罐之名,顯然民間還需討個吉利吧?

龍罐在清末、日據以迄光復初期,堪稱最普遍的開水壺,作為民眾或農忙解渴之用。粗質紅陶土柴燒的外觀均淋有褐釉,但為避免取蓋時不慎滑落,壺蓋一律不上釉,使表面粗糙容易抓取。

大龍罐藏在家中,總想找個機會試茶,剛好友人黃君攜來一條以竹蔑緊縛的五枚竹筍殼包沱茶, 外加拆過的一枚散沱要我鑑定。徵得他的同意後, 我捨棄紫砂朱泥等小壺,直接剝開適量茶品,置入大龍罐後沖入沸水,再取來陶藝名家吳金維的金彩柴燒大碗,希望來個大大歡喜。

但見茶湯在火痕與窯汗交織的碗內紅潤透亮, 蕩漾碗底的金彩。入口後強勁的茶氣在口腔內瞬間爆發,且有飽滿的梅樟香,水甜順滑,完全顯現普洱陳茶該有的丰姿熟韻,應為 30 年以上陳期的250 公克大沱了。再看單沱的紋格紙外包,「雲南緊茶」的標示加上以手工蓋印的綠色「茶」字,接近茶人趨之若鶩的「綠印圓茶」,果然是 1985 年下關茶廠出品的「大字綠印沱茶」無誤。

沱茶據說最早由雲南省普洱市景谷縣的「姑娘團餅茶」演變而來,經由下關茶商製作後銷往四川成都、宜賓、重慶等地。為了在沱江與長江匯合處的宜賓促銷,茶商自編「沱江水、下關茶,香高味醇品質佳」的順口溜廣為流傳,因此有了「沱茶」的名稱,並逐漸演變改良為今天常見的碗臼狀,每沱 100 公克為標準,而 250 公克就是大沱了。

大壺沖泡、大碗喝茶,用 30 多年前購入的台灣大龍罐,沖泡陳期 30 多年的雲南大字綠印沱茶, 不僅痛快之至,黃君也獲得滿意解答,可說賓主盡歡,特別寫詩如下:

 

大龍罐

大字綠印

大沱

大碗喝茶

 

從綿密綑綁的

竹蔑篾掙脫

風生水起

轉韻而至

暢快淋漓矣

 

(發表於 2018 年 10 月 12 日《人間福報》副刊)

 

Follow our social media